什么是大肠癌
自大肠黏膜上皮起源的恶性肿瘤称为大肠癌,是最常见的消化道恶性肿瘤之一,多发生于40岁以上,男性患者约为女性的两倍。根据肿瘤发生的部位,大肠癌可分为直肠癌和结肠癌。大肠癌临床表现常见为血便或黏液脓血便,大便形状或习惯发生改变,腹痛,腹部包块等。根据其发生部位不同,其临床表现常各有其特殊性。大肠癌起病隐匿,早期常无明显的临床表现,病情发展较慢,远期疗效优于其他消化道恶性肿瘤,预后相对较好,但大肠癌发病率高且有连年上升趋势。
据2014年世界癌症报告统计,大肠癌发病率在男性中居全球恶性肿瘤第3位,在女性中高居第2位,占全球新发恶性肿瘤病例约10%,在恶性肿瘤死亡病因中居第4位。世界大多数国家或地区大肠癌的发病率呈上升趋势。据《中国肿瘤登记年报》显示,大肠癌是我国肿瘤登记地区2009年第二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仅次于胃癌,发病率为29.44/10万;同期大肠癌的死亡率为14.23/10万,占恶性肿瘤死亡率的第5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