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自力博士:大肠癌早发现三个月,多活三十年!
肠道是人体内最大的微生态环境,对人体的健康和寿命有着举足轻重的影响,小肠主要负责营养吸收,大肠则吸收水分、电解质,形成粪便、排出粪便。大肠癌是全球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随着生活方式日益西方化及老龄化的加剧,以上海为例,大肠癌发病率以每年4.2%低速度持续上升,但早期诊断比例却不足10%。
沈阳素问九方堂刘自力博士,在他所诊治的大肠癌病人中,约80%的患者初次就诊时被误诊为痔疮、结肠炎等良性疾病,有的甚至当作痔疮进行了手术,结果延误了最佳的手术时机,许多患者因此不得不做永久性结肠造口。刘博士说:“大肠癌早发现三个月,经过中医治疗后,可以明显提高治愈率,不仅可以明显减少治疗费用,减轻很多痛苦,而且可以多活三十年。”
金元时期中医名家刘完素著有传世抗岩效方《素问玄机断病论》,其后世子孙也世代行医。其后辈子孙中刘自力乃中医博士,深得祖传家学精髓,倾心创办素问九方堂中医馆,为患者提供肿瘤方面咨询帮助,让患者就医少走弯路。刘博士潜心研究祖传抗岩效方(古代的“岩”也就是现在的癌),防癌、治癌20多年,成功救治癌症患者近万例,颇受患者及其亲属的好评和尊敬。刘博士大力为人民大众传播健康知识,倡导健康生活观念。
现在人们生活水平提高了,饮食结构改变,常年高脂肪高蛋白低纤维素饮食是导致我国大肠癌高发的原因之一;另外,大肠癌是老年病,50岁以上人群发病率高;如今随着人们的寿命的延长,大肠癌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
诱发大肠癌的高危因素包括:
1.遗传因素:10%左右的大肠癌有明显的家族遗传倾向,这种遗传缺陷通常难以纠正,但通过对大肠癌易发性的重视,即使发生了肠癌,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同样可以去的良好的效果。
2.肠息肉:良性的肠息肉尽管不会无限制生长,但10—15年后就有癌变的可能。据资料显示 80%的大肠癌由肠息肉演变而来,而家族性息肉病癌变率高达100%。
3.慢性结肠炎:比如溃疡性结肠炎,溃疡糜烂后就会有创面,有创面就要修复,修复过程中出了问题就会癌变。
哪些人群要特别注意预防大肠癌?
1.50岁以上人群;
2.有痔疮和长期便血的人群,不能仅当痔疮治疗,直肠癌患者80%首次就诊被误诊为痔疮或漏诊;
3.直系亲属中有结直肠癌病史;
4.腹泻持续超过3个月者;
5.经常发生便秘、黑血便和黏液便者;
6.有慢性阑尾炎或已切除阑尾仍有右下腹疼痛者以及胆囊切除术后;
7.贫血、男性贫血,近3个月体重明显下降的人。
8.发现腹部肿块者。
大肠癌早期表现有哪些?
大便次数增多、内容物异常等大便习惯改变的情况都应该引起警惕。肠道得癌后会刺激肠壁,肠蠕动加快,大便次数会增多且会有解不净的感觉。一开始可能大便次数增多到后来大便上有黏糊糊像鼻涕的东西甚至大便带脓带血,如果出现这个情况要及时就医。
肚子隐隐作痛,尤其是固定点疼也要引起重视,摸到腹部有硬块就要就医,因为右边结肠癌往往会有个块。最近诊治过一位年轻患者,主诉下腹痛两月有余,伴有腹胀、腹泻、大便偶尔有血丝,虽然觉得不是大毛病,但还是有点担心便去医院检查,没想到,被诊断为乙状结肠癌。
此外,不明原因贫血也要引起重视,要搞清楚是造血功能出问题还是流血过多导致的贫血。
值得注意的是,直肠癌经常被误诊为痔疮。建议患者不要代替医生做诊断,要准确说出症状让医生诊断。门诊中经常有些病人跑进诊室见到医生就说自己得了痔疮,因此耽误诊断治疗。
80%的直肠癌,最初几次看病会被误诊为痔疮。最近半年时间里已经有4位在外地以为痔疮进行了手术,结果手术后大便仍然经常带血,最后发现并不是痔疮,而是直肠癌。
痔疮与直肠癌不是一回事,痔疮不会转变为癌,但会伴发直肠癌,而且两者的症状相似,很容易混淆,有便血腹泻等症状一定不要轻易下结论,不要盲目觉得是痔疮肠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