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人不是死于癌症,而是死于对癌症的无知
“为什么是我?”这可能是每一个被确诊癌症的患者都会问的问题。事实上,每个人都有可能患上癌症。喝咖啡会致癌、酸性食物会导致癌症、糖会滋养癌细胞、小苏打可以治疗癌症……似乎每隔一段时间,有关癌症的谣言都会在社交网络刷屏。而这些轻易流传的谣言背后,是大家对癌症的恐惧和焦虑,也源于大家对癌症的一知半解。
前世界卫生组织总干事中岛宏博士说过:“许多人不是死于疾病,而是死于无知。”很多年轻人总以为年轻就是资本,殊不知,透支身体、熬夜、吸烟、不健康又缺乏营养的饮食习惯都在拉近他们和癌症的距离。
“没病没灾,不需要体检”
在不少癌症患者的经历里,常常能发现类似的情节:身体已出现轻微疼痛,但因为工作忙没有在意,当疼到实在受不了的时候,去医院检查才发现得了恶性肿瘤。当然,大部分不注重保健的人还是对自己的身体状况“心里有数”的。于是,他们逃避体检,或者把每年一次的体检当成“走过场”,并不会认真遵照医嘱去进行相关复检,能听从医生提出的健康管理建议的人就更少了。白纸黑字的诊断让人恐慌,侥幸心理才能暂时让人心安。然而,这份短暂的心安很可能带来疾病的偷偷恶化。
素问九方堂肿瘤医生刘自力博士提出,癌症的早诊早治非常重要,越早治疗,治愈率越高。数据显示,癌症早期发现治愈率可达65%。但目前我国癌症防治的现状是,患者在确诊时已到了中晚期,医院都以治疗中晚期患者为主。
刘博士分析,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在于:一方面,人们大多能认识到癌症对生命的威胁,但对癌症早期症状不了解,认为没病没灾的,去医院做什么。还有些人抱着侥幸心理,自己年轻,自己身体一直都很好等等,认为癌症跟自己没多大关系。人们的这种心态加上癌症早期的隐匿性,导致很多患者一确诊就是癌症中晚期;另一方面,某些患者在确诊为癌症后,自暴自弃;或病急乱投医,到处去找偏方秘方,这不仅会延误最佳治疗时机,也浪费了大量的人力财力。
"伪科学"令众多患者无所适从
目前网络、传媒和社会上的各类癌症治疗信息多种多样,其中有不少"伪科学"或虚假医疗广告混杂,患者急于求医,很容易上当受骗。
刘博士指出,目前癌症科普存在两方面的问题:其一,社会各界都在各自的领域致力于癌症防治科普知识的宣传与传播,缺乏一个共同的工作平台,力量分散,其中还不乏鱼目混珠者;其二,缺乏一个资源共享平台,科普资源眼花缭乱,更有甚者,出现相矛盾的癌症防治知识,令患者和公众感到无所适从。因此,搭建一个权威的资源共享平台,让公众以最直接的方式获取癌症防治科普知识势在必行。
治疗费用高患者"因癌致贫"
目前我国每死亡5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而在0~64岁人口中,每死亡4人,即有1人死于癌症。
癌症不仅严重影响劳动人口的健康,而且往往使癌症患者及其家庭"因癌致贫"。目前癌症治疗动辄几十万元,很多癌症患者受制于昂贵的治疗费用,视经济条件而定治疗方案,很多人在治疗到一半时因为没钱了只能放弃治疗。
在“谈癌色变”的今天,就诊一定要找一个可靠的医院,找一个能够真正治疗癌症的医生。刘自力博士在秉承祖传治“岩”(今肿瘤)九方的基础上,经过二十余年的潜心研究,结合现代中医药理论,独创“和法”治岩,其精髓为“补正气,导邪气”。刘博士认为,所有的肿瘤患者,都是因为正气不足,从而导致邪气入里,或积聚成癥。此时如泄邪气,易使肿瘤扩散。必须采用疏导方法,使邪气失而无“岩。”如今,刘博士已经治愈了多位癌症患者。
韩师傅,2010年胃癌,手术后放化疗,反映强烈,已无法坚持,听同屋的病友介绍,家人找到刘博士,后放化疗期间,服用刘博士调制的中药,只有很轻的反应,之后回家,感觉身体很差,头晕,乏力,恶心呕吐,再次找到刘博士,前后调制一年,现在精气神老足了,去医院检查时,医生说,你这也不像病人呀,韩师傅很神秘的对医生说“我遇到了神医”。
刘博士提醒大家,想远离癌症,就别再揶揄“养生朋克”了。听妈妈的话,早睡早起、少吃外卖、多吃青菜、不沾烟酒,一本正经地养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