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前病变,一定会最后变成癌症吗?如何守好最后一道防线
大家都知道癌症并不是说得就能得的,癌症会有很长时间的潜伏期和发展期,最终会演变成癌症,癌症发展前会经历三个阶段,其中就包括癌前病变。

癌症是由一个单细胞产生,从一个正常细胞转变为肿瘤细胞是癌症的多阶段过程,通常会从癌前病变,发展为恶性肿瘤,过程包括癌前病变、原位癌以及浸润癌三个阶段。癌前病变指继续发展下去,病症具有癌变可能的某些病变,如果在癌前病变期能检查到,并且足够重视,加以治疗,那么就可以将癌症的发生扼杀在摇篮之中,这是一个可逆的状态。而浸润癌就是常常说的癌症,发展成浸润癌后是不可逆的,需要进行抗癌的治疗。所以在身体出现癌前病变时,懂得及时干预就能避免癌症发生,也是癌症的最后一道防线。
正常细胞从增生到癌变,需要经历很缓慢的演变过程,通常需要数年或者数十年的时间,如果查出患有癌前病变无需过分紧张,因为癌前病变和癌症还有很遥远的距离。

癌前病变是恶性肿瘤发展的特殊阶段,不同的癌前病变发生肿瘤的过程、部位以及概率各不相同。而且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癌前病变都会变成恶性肿瘤,大部分会长期稳定的存在,甚至恢复成正常,只有一小部分会演变成癌。据统计:乳腺小叶增生患者约有1%-3%会演变为乳腺癌,要比正常人癌前病变高4-5倍,而导管内乳头状瘤患者,约有6%-8%的患者会转变为乳腺癌。而结直肠癌的癌前病变是肠道息肉样腺瘤,从腺瘤演变成结直肠癌大约需要5年以上的时间,平均至少5-10年,但是也存在终身不变的可能,并且直径小于1.0cm的腺癌,癌变率达到10%,大于2cm发生癌变的概率会增加,可以达到8%-50%。
在我们身体出现癌前病变时,如果懂得及时干预,就可以避免癌症发生,当出现这些情况时,一定不要再拖着了。
1、慢性萎缩性胃炎
慢性萎缩性胃炎最坏的结果就是胃癌。胃癌的发展是有个过程的,大致是正常胃黏膜→慢性浅表性胃炎→慢性萎缩性胃炎→肠化生、异型增生→胃癌。其中慢性萎缩性胃炎有可能属于癌前病变,当胃黏膜出现上皮不典型增生、肠上皮化生时,就很有可能是癌前病变的表现。
一般通过胃镜以及黏膜活检就可以确诊慢性萎缩性胃炎,而在慢性期积极进行治疗,通常发生不会癌变。患有慢性萎缩性胃炎时,可以采取以下2点干预措施:1.患慢性浅表性胃炎每3年做一次胃镜,而患慢性萎缩性胃炎则每1~2年做一次胃镜;2.戒烟酒,平时饮食要细嚼慢咽,尽量少吃腌制、辛辣的食物,坚决不吃霉变的食物。
2、腺瘤样息肉
95%以上的结肠癌都是由于腺瘤样息肉引起的,一般从息肉到癌变,平均要5-15年左右。肠息肉的类型有很多,其中腺瘤性息肉是公认的癌前病变,尤其是直径大于2cm时,肠息肉癌变的几率会更高。干预方法:建议50岁以上的人群每年可以进行1次肛门指检,可以直观发现息肉情况,并且每5年要做一次肠镜检查,根据息肉生长情况再做处理。

3、乳腺不典型增生
乳腺癌是女性健康的杀手之一,而乳腺癌的发展过程是正常乳腺导管内增生→非典型增生→原位癌→浸润性癌,其中乳腺不典型增生是乳腺癌的癌前病变。除了不典型增生,导管内乳头状瘤、乳腺囊性增生也被视为乳腺癌的癌前病变。
当发现患有乳腺不典型增生时,可以采取以下3点干预措施:1.定期检查自己的乳腺,35岁以下的女性需要通过超声检查乳腺,而45~55岁的绝经期女性需要每年做一次钼靶检查;2.平时不要私自乱服用雌激素保健品以及相关产品,否则有可能会导致乳腺导管上皮细胞增生;3.保持良好的情绪,避免出现机体内分泌紊乱而影响乳腺的健康发展。
很多人患病后的心理就是:小病能拖就拖。殊不知,小病拖久了易成大病。奉劝大家,有不舒服尽早治疗,不要因怕费事或者因为经济上的原因就置之不理。一旦进入癌前病变期,更要重视起来。许多癌症如果能在癌前病变期予以重视加以治疗,还是可以将癌症的发生扼杀于摇篮之中的。癌症在发生发展过程中包括癌前病变、原位癌及浸润癌三个阶段。癌前病变本身并非恶性,但这种病变在某些因素作用下,很容易变为癌。所以患者在癌前病变期,就必须高度重视并加以治疗。中医一贯强调“治未病”的预防医学原则,其“以人为本”的整体观点,以辨证施治为核心的治疗原则,使其在防治“癌前病变”方面,具有突出的作用。癌症的发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而从癌前病变发展成原位癌,再从原位癌发展成具有浸润或转移能力的进展期癌,约需5至20年左右的时间,这一漫长的过程为中医药提供了充分的预防与治疗空间。

许多中药对癌前病变具有阻断或延缓恶变作用,而且具有价廉且易于被患者接受的特点,充分显示了中医药优势。中医药对诸如食管上皮细胞重度增生、慢性萎缩性胃炎、肝癌前病变、黏膜白斑,乳腺囊性增生症、宫颈糜烂、多发性神经纤维瘤、皮肤乳头状瘤等可能发生癌变的疾病,辨证施治,通常会有比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