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肿瘤博士刘自力:情绪与癌症的密切关系你必须知道

有科学家提出一个防治癌症的方法:快乐!很多人深信:具有一些特定性格特质(比如神经质、易怒、悲观或是孤僻)的人群更容易成为癌魔狩猎的对象,而开朗乐观则有助于预防和治疗癌症。

中医肿瘤博士刘自力:情绪与癌症的密切关系你必须知道

科学验证:“快乐小鼠”的肿瘤变小甚至消失了

癌症死亡是一个令人生畏的话题。十多年前,世界卫生组织提出对癌症的三个“1/3”的解释,即1/3癌症病人可通过一级预防防治癌的发生;1/3癌症通过二级预防可明显提高生存率,甚至根治;1/3癌症可通过合理的综合治疗提高生存率。“这个观点在10多年前提出,至今看来很有远见。
2010年《细胞》杂志刊登了一个外国实验室的发现。实验室人员把一群小鼠放在一个“丰富的生存环境”,即笼子里放有各种小鼠喜爱的玩具,每只笼子中的小鼠数多于8只,保证它们尽情地互动,生活在这种状态下的小鼠被称为“快乐小鼠”。将“快乐小鼠”跟对照组小鼠比较,研究人员发现,“快乐小鼠”的肿瘤变小了,证明良性的精神刺激对肿瘤竟有抑制作用。科研人员提示了一条“神奇通路”:大脑皮层良性刺激-海马区(“快乐小鼠”有“脑来源神经营养因子”高表达)-自主神经(主要是交感神经)-脂肪组织(脂肪因子)-抑瘤。实验涉及黑色素瘤、胰腺癌、结肠息肉病等。研究人员在实验鼠的饲养过程中也营造了“丰富的生存环境”,在饲养笼子里摆放了迷宫、玩具、房子、滑轮。在红外线拍摄下,记者看到,小鼠不仅白天玩,在夜间也玩耍频繁,表现活跃;而对照组小鼠则显得平静甚至有些呆滞。

结论:比较两组小鼠发现,“快乐小鼠”的肿瘤重量比对照组的都要低,有的肿瘤不仅变小,还消失了。实验涉及的黑色素瘤、胰腺癌、肺癌都有类似情况。其中,黑色素瘤抑瘤率43.1%,Panc02胰腺癌的抑瘤率为58.2%,Lewis肺癌癌的抑瘤率为36.5%。研究人员也在“快乐小鼠”的下丘脑发现了“脑来源神经营养因子”高表达。

在世界上几个零星的实验室里,科学家正在获得中枢调控系统与肿瘤关联的新证据。上海市肿瘤研究所最近发现:“良性精神刺激可能改变了癌细胞的代谢,同时影响到免疫系统。”这提示了精神行为可能对肿瘤产生影响。

中医肿瘤博士刘自力:情绪与癌症的密切关系你必须知道

气质型乐观与肿瘤的预期治疗

此前的研究把非现实性乐观主义认为是一种研究偏差;在早期的肿瘤临床试验中,这种偏差可能会对患者或受试者的知情同意产生影响。然而,乐观并不是一个单一的结构;它也可以被定义为一个普遍的倾向,或所谓的气质性乐观。在近期发表在Cancer上的研究,研究人员评估了在早期的肿瘤临床试验中,气质性乐观是否与患者或受试者的个人治疗效果的高期望相关。结果发现,气质性乐观与更高期望的个人治疗效果显著相关,但不与治疗性误解相关。气质性乐观与非现实性乐观主义弱相关。在多变量分析中,无论是气质性乐观,还是非现实性乐观主义都被认为是与较高期望的个人治疗效果独立相关。结论:在早期阶段的肿瘤临床试验中,目前的研究数据表明,患者的治疗效果的预期与一个更积极的人生观,或参与试验的具体方面的结果偏差的预期有关。并不是所有的乐观情绪都是一样的,在早期肿瘤临床研究中,不同类型的乐观倾向可能会有不同的后果。

关于气质性乐观:Scheier等人于1985年首次提出了“气质性乐观”这一概念,认为气质性乐观是对未来好结果的总体期望。他们认为,乐观是一种人格特质,拥有较高气质性乐观的个体对未来的事件报以积极的期待,相信结果会向好的方面发展。研究者认为,这种乐观的特质会帮助个体更好地处理挫折,也会使个体具有更高的挫折承受力。

中医肿瘤博士刘自力:情绪与癌症的密切关系你必须知道

肿瘤治疗不能“只关注肿瘤不关注人”

对患者个体的关注,已经成为如今肿瘤防治的焦点之一。遗憾的是,大家忙着翻炒国外的主流理念,真正的关键问题我们还远远没有解决。肿瘤并非孤立的,其它疾病也可引发肿瘤。肿瘤专家刘自力博士提到一级预防里的外因还包括化学致癌、病毒、细菌等环境因素。也就是说,我们所处的环境,以及生活方式、饮食方式,关系到癌的发生。内因除了大家比较熟悉的遗传因素,还包括神经/激素/免疫系统失常。这再度提示了神经紧张与癌的关联,这也是近年科学家特别关注的一个问题。

经常倡导患者在精神上学会超脱,保持积极的心态接受治疗,三分治七分养,肿瘤患者的治疗重在—养,人体的自愈能力是无穷的!这也将成为医学发展的重点趋势。快乐,在某种意义上,可能是对肿瘤防治的一次革命。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