恶液质,癌症患者不可忽视的“头号敌人”,究竟是怎么回事
癌症患者最害怕听到的三个字就是恶液质,恶液质是一种很可怕的状态,患有恶液质的人们通常表现为只能少量进食或不能进食,极度消瘦、营养状况恶化。
癌症恶液质是晚期癌症的一种常见并发症,恶液质的患者有三个重要的特点:骨骼肌持续丢失、常规营养支持不能完全缓解、功能损伤。其中骨骼肌丢失是恶液质的核心表现,蛋白(特别是肌肉蛋白)过度分解是其重要的病理生理改变。骨骼肌丢失的外在表现主要是体重丢失及乏力。恶液质的患者通常伴有食欲减退、厌食、饱胀感、体质下降、肌肉萎缩、乏力、贫血、水肿、低蛋白血症等多种临床表现。有报道显示,60%~80%的肿瘤患者可能出现恶液质,约20%的肿瘤患者死于该并发症。最容易引发恶病质的肿瘤包括胃癌、胰腺癌、非小细胞肺癌、前列腺癌和肠癌等。
癌症恶液质在临床可以分为三期:恶液质前期、恶液质期和难治性恶液质期。但并不是所有的患者都要经历这三期。恶液质期基本上是基于患者的临床表现和特征来定义的。肌肉丢失是恶液质最核心的特征,由于精确测量身体成分较难开展,因此临床将体重丢失作为恶液质最主要的临床表现。
中医在治疗此类患者时,强调补益脾肾在治疗中的主导作用。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脾健运则全身得以荣养;肾为先天之本,精气藏焉,重视补益脾肾,先后天之本不败,则能促进各脏虚损的恢复。具体辨证上,要以气血阴阳为纲,分清脾肾气血阴阳何者亏虚为治疗的主攻方向。
用药要注意两点:一是补血必兼补气,益气生血;二是补阴补阳中,注意阴中求阳,阳中求阴;同时,重视原发病的治疗,即抗肿瘤中药的应用。中医运用辨证论治,对患者个体化治疗,其治疗恶液质的同时亦可通过多靶点、多机制治疗原发肿瘤,可以达到减轻放化疗毒副反应、抑制肿瘤复发转移、姑息治疗等目的。‘
值得一提的是,许多患者只有在西医疗法都无效的时候,才会考虑中医中药。这是错误的,中医药的作用是贯穿于肿瘤病人的整个诊治过程中,甚至对于正常人在没有发现肿瘤时也可以积极使用中医药进行调治。中医讲究因时、因地、尤其因人制宜,因此在使用中医药过程中需密切随访,根据患者体质的变化适时调整治疗方案,做到个体化治疗,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
如果有恶液质倾向,可以尝试以下方法来预防恶液质,首先是营养干预,在患者还可以进食的时候,主张少量多次、易消化、高蛋白的饮食,如鱼类、乳制品等,最好选患者自己喜欢的口味;但不推荐辛辣和过咸的食物。也可以使用运动结合营养干预的模式来治疗。恶液质患者容易产生疲劳现象,患者为了保存体力会减少活动量,但是这反而会导致身体的适应能力和运动能力下降。因此患者可以通过运动来改善自己的症状,达到微微出汗的程度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