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治疗,尽量避开这个坑,中医见得太多了,要谨慎起来
说起过度治疗,这是很多肿瘤患者都十分关心的一个问题,而且确实在不少的肿瘤患者身上发生过这样的事情。什么是过度治疗呢?就是参照以往的临床数据、病例,治疗的结果还不如不治疗,病人的生存时间、生活质量并没有得到获益,治疗花费也是衡量过度与否的另外一个指标。

我们经常发现,癌症的治疗经常会陷入两个极端,一个是干脆就不治了,一个是过度治疗。癌症不治疗是不行的。由于癌症的种类比较多,我们就拿肺癌为例。如果癌症放弃了治疗,就意味着任其发展,那么针对不同的阶段,症状会有所不同。
对于早期的患者来说,大部分的都是早期的症状,并不会太遭罪,就拿肺癌来说,最主要的还是咳嗽,严重一点的可能就是咳血。还有一部分患者会伴随气短、气喘等症状。中期的患者一般会转移到附近的组织、器官等,如果压迫了神经的话,就可能会导致疼痛,并且有多种多样的疼痛。而随着肿瘤的生长,还可能会影响人体的正常功能,让人吃饭、喝水、喘气都困难,而如果肿瘤穿透了食管或气管,就可能导致肺部感染,危及生命。晚期的癌症往往会转移到远端,而转移到了哪个部位,就会引发相应的症状,并且原发灶的痛苦丝毫不会减轻,还需要面对转移灶带来的痛苦。并且转移灶的痛苦也会从轻到重,如果病情无法控制的话,就只能等待死亡的宣判了。
癌症患者如果完全不治疗的话,会有很多难以忍受的痛苦。而患者如果积极进行治疗的话,不仅痛苦的程度会相对减轻很多,还可以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甚至走向康复。何况癌症的治疗是有阶段和规范的,早中期的癌症,一般都是手术治疗,手术切除病灶,就去掉了最大的威胁,而且这一步如果控制得当,癌细胞没有发生转移的话,患者是可以实现临床治愈的。即便手术后发生转移,在术后到转移再次发病中间,也要经过一年左右甚至更长的时间,这个阶段,只要及时干预,也是有很大机会的。
不治疗不行,过度治疗对患者的伤害也不小。对于癌症患者来说,过度治疗的伤害也是非常大的,可使原本虚弱的体能状态继续下降,加重心理负担,破坏自身免疫和抗瘤能力,某种角度来讲是一种医源性缩短生存时间。特别是某些病情严重的晚期患者,创伤性及毒性抗癌治疗,是以机体正常功能状态的丧失为代价,治疗强度超越了肿瘤侵犯范围和患者耐受限度,使本已失衡的机体调控作用更加恶化,常引起严重并发症,可以说一些病人并非死于癌症本身,而是死于过度治疗。

医学有很大的局限性,有些病人因客观因素而无法避免被过度治疗。比如化疗,很多人不敏感、或者敏感性不大,是否化疗?结合以往的临床数据(共识、指南)根据癌症分期及一些高危因素而选择治疗方案,这样就有一部分病人治疗是无效的、或者效果很差,就成了过度治疗,而大多数情况下不知道哪些病人有效、哪些病人无效?
还有一些由于治疗不规范而造成过度,大多早期癌症手术后不需要辅助治疗,一些医生、病人要“巩固疗效”而进行了化疗,而临床资料显示许多早期病人化疗和不化疗的生存获益没有差别。晚期癌症是被过度治疗最多的领域,很多情况下就是以药物为主治疗,不考虑手术。
还有些病人已到了临终前姑息治疗阶段,简单地说以人不难受、舒服为原则,包括治疗也是这种目的。插管、升压、输血、输蛋白等强烈治疗来延长病人生存时间,病人很痛苦,大多时候也延长不了多少时间。

“过度治疗”的根本原因是错误观念误导,是“以病为本”,而不是“以人为本”。要知道癌症是个全身性疾病,并不是切除了就没事了,也不是用超大剂量化疗和放疗,癌细胞就全部杀死了。头痛医头,脚痛医脚式的治疗方式对癌症病人来说是不利的,所以现在的治疗理念是强调规范化的个体化治疗。手术也好、化疗放疗也好,都是双刃剑,使用前需要严格地评估,预测利弊。家属有时候也不能急躁,不要总想着要医生用尽一切办法把体内的坏细胞赶尽杀绝,要知道任何一种治疗都有不良反应和并发症。有时候治疗温和一点,步子迈小一点,对病人的体质恢复和生活质量提高更有益处。对于晚期癌症的治疗,除了设法延长病人的生命以外,更要关注病人的生存质量,这应该是治疗肿瘤的宗旨之一。
癌症,有抗肿瘤治疗和对症支持治疗等等方法,还是要积极治疗的。如何治疗的问题,还是要根据病情、病人意愿、家庭情况制定一个相适宜的方案,让病人得到最大的生命收益。由于肿瘤治疗的多样性,从而决定了治疗肿瘤要采取综合治疗的方式,采用规范化和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提高患者生存率。
中药,作为综合治疗的一部分,与手术治疗、放疗、化疗等同时应用,其目的是减轻放疗、化疗的不良反应,使患者能较顺利地完成疗程,而在手术治疗、放疗、化疗之后的中药应用,目的是提高远期疗效。在治疗过程中,中西医结合双管齐下,不仅可有效调整脾胃功能,使患者能吃得下,睡得好,还可提高机体免疫力,同时增加治疗疗效,实现带瘤生存、延长生命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