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治疗癌症,这五点都是其优势所在,很多人可能不了解
对于癌症,很多人一般都会选择西医,只有到了走投无路的时候,才会想起中医,其实这是一种误解。在癌症治疗方面,中医优势是非常明显的,可以说,中医是癌症治疗中必不可少的。
癌症就其本质来说,属于正虚邪实、邪盛正衰的一类疾病,所以中医治疗的基本原则是扶正祛邪。中医药治疗恶性肿瘤,既重视整体观念,辨证论治,又吸收抗癌中草药研究成果,辨证与辨病相结合。中医药治疗癌症具有如下主要特点:①具有较强的整体观点:能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是局限于癌肿病灶本身;②具有改善症状的效果:与手术、放疗、化疗等治癌的方法不同,因癌肿引起的各种症状,在服用中药后,通常可获得改善;③有利于劳动力的恢复:应用中医扶正祛邪方法治疗肿瘤的结果表明,在稳定病灶、延长生存期及改善生存质量等方面具有较好的疗效;④增强其他疗法的疗效,减轻放疗、化疗的毒副作用;⑤副作用少:按中医传统的辨证用药,一般没有副作用,没有骨髓抑制方面的副反应,对消化道也不会有严重的影响。

很多癌症的患者在选择中医治疗的时候,往往为了迅速看到效果,都会盲目地加大药量,但是中医对药物的配比是非常有讲究的,如果用药过猛往往就会加重身体的负担。这不但会引发身体的其他问题,还会加重癌症病情。
癌症为慢性疾病,治疗上不能抱有急功近利、一蹴而就的想法,调理机体平衡为基本思想。补虚不宜太过,平补为主;否则体虚不受,或壅滞经络,脏腑失调则使邪实更甚,故用药多用生黄芪、白术、党参、淫羊藿、菟丝子、枸杞子等中药调理,平补为主,大补之品用之较少。攻邪者不宜太猛,否则祛邪伤正,使机体正气更伤,得不偿失,甚至导致疾病进展,故其使用攻邪之药,多针对某一主要实邪,兼顾他证,用数味攻邪之药即可。若无明显热毒之证,使用清热解毒之品多则三四味,而过于苦寒的攻邪药物用之更慎。其认为癌症患者多有气虚,且阳气亏虚为主,若大量使用清热解毒之品则耗伤机体阳气,正气耗伤更为明显,反不利于疾病的稳定。
中医药在改善患者心理方面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肿瘤病人是特殊弱势人群,除了治疗,更需要心理安慰。患者的心态往往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而中医非常重视七情六欲对身体的影响,某种程度上讲中医师已经接近于心理医生。此外部分中草药可以起到舒畅患者情志的目的。一个好的中医师多善于观察患者,与患者交流,把握患者心理,进而疏导患者,鼓励患者,激发患者的生存意志。

那么,癌症患者在哪些阶段进行中医药治疗比较适合呢?首先呢,就是化疗产生毒副作用过大的患者。由于化疗都会产生一定的副作用,如脱发、恶心、呕吐、头晕等,有的患者身体素质佳,能够承受,但像老人、儿童或基础疾病比较严重的患者,可能无法承受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这时候服用中药就能够减缓化疗带来的副作用,防止复发转移。
第二,发现癌症时已是中晚期的患者。对于癌症的治疗,西医的方式是直接的手术切除及对癌症组织部位进行放化疗,但是到了中晚期才发现的癌症患者,往往已经发展较为严重,并且转移情况常常不容乐观,使用西医这种精准直接的治疗方法虽然能够切除肿瘤组织本身,但治疗过程中大多数患者都会有副作用,并且容易发生复发转移,这个时候中医药治疗优势明显。能够有效减轻患者的痛苦,延长患者的生存期,实现长期生存的目的。
第三,术后希望较迅速康复的患者。接受癌症手术后的患者,身体比较虚弱,这时可以服用中药来使患者的身体加速康复。中医认为手术对身体有损,尤其会造成气血虚亏,中医在这一方面就擅长为人体补充和调理气血,使患者恢复得比较快。
第四,癌症治疗过后想防止复发的患者。中医认为肿瘤的发生与机体的微环境有很大关系,因此肿瘤治疗不仅仅只是针对肿瘤自身的消除,更能够改变人体内容易促使肿瘤发生的微环境,从而能够预防肿瘤复发。

中医治疗肿瘤可运用于各个时期。很多病人都是等到“治无可治”,西医已经无能为力,肿瘤到了晚期的时候,才选择用中医治疗。然而,中医的治疗其实是应该贯穿肿瘤治疗的每一个时期的。在早期的肿瘤中,病人在手术后,中医可以帮助病人调理身体,快速恢复人体正气,调整患者身体环境,防止肿瘤复发。对于晚期的肿瘤病人,西医完成了一系列的治疗后,中医可以帮忙“善后”,缓解各种不良反应,减少复发的风险。而当肿瘤到了终末期,中医的运用可以减轻病人的痛苦,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延长病人的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