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气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很重要,如何扶正,中医讲的这些要牢牢记住
中医认为正气旺盛、气血充盈,人体的脏腑功能正常,身体处于平衡状态,就不容易患癌症;即使是患了癌症,如果能进行积极调治,使身体恢复平衡,就不容易出现复发或者转移。正如《黄帝内经》所说:“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身体如果正气虚弱,疾病就会恶化,导致肿瘤的复发或者转移。所以说身体正气的虚弱或不足,是造成癌症复发与转移的关键。

癌症的病理属性总属于本虚标实。多是因虚得病,因虚致实,是一种全身属虚,局部属实的疾病。初期邪盛而正虚不显,故以气滞、血瘀、痰凝、湿浊、热毒等实证为主。中晚期由于癌耗伤人体气血津液,故多出现气血亏虚。阴阳两虚等病机转变,由于邪愈盛正愈虚,本虚标实,病变错综复杂,病势日渐慎重。
《黄帝内经》就提出了“正气内存,邪不可干”“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的理论。这说明人一旦生病,那就是咱们人体的正气不足了,所以才会让外来的邪气在体内生存,让邪气慢慢壮盛发展,那慢慢地就会导致经络气血运行不畅,脏腑功能失调,痰湿瘀浊等病理产物停聚而产生疾病。而癌症属于最严重的疾病,它一旦生成,是经过长时间的日积月累逐渐演变而成,在这个过程中,邪气慢慢壮大,正气会逐渐耗损,所以癌症患者都会出现正气虚损的问题。
初期邪盛正虚不明显。当先攻之;中期宜攻补兼施;晚期正气大伤,不耐攻伐,当以补为主,扶正培本以抗邪气。扶正之法主要根据正虚侧重的不同,并结合主要病变脏腑而分别采取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治法;祛邪主要针对病变采取理气、除湿、化痰散结、活血化瘀、清热解毒等法,并应适当配伍有抗肿瘤作用的中药。而现代研究亦证实,有很多中草药具有抗癌作用,清热解毒药如白花蛇舌草、半枝莲、山慈菇、山豆根、鸦胆子等。

癌症患者想要提升正气,首先,要增强饮食营养。中医认为“得胃气则生,失胃气则死”,大多数的癌症患者都进食很少,但只有保证足够的饮食摄入量,人体才能气血生化有源,五脏六腑才能维持正常运作。所以癌症患者一定要多吃,可以采取少食多餐的方式来保证一天的总摄入量达标。同时,还要保证患者吃的营养丰富,可以多吃一些高蛋白质、高脂肪的食物,烹饪时可以做的清淡软烂一些,能帮助患者更好的吸收营养。
第二,保证睡眠充足。睡眠是人体恢复元气最原始的途径,相当于于人体的加油站,只有患者睡得好,人体的五脏六腑才能正常运作,气血通畅。但癌症患者常伴有失眠问题,这跟患者的情绪有很大的关系,一定要改善心情,不要过度忧思病情,白天的时候也可以适当增加一些运动量,都能有助于睡眠质量的提高。

第三,扶正有一个重要的前提,就是要改变不良的情绪,什么算是不良情绪呢?愤怒、思虑,忧愁,恐慌,大喜,也就是“怒伤肝、忧伤肺、思伤脾、喜伤心、恐伤肺”。不良情绪会导致气滞血瘀,最终导致五脏六腑不能正常地运转了,有的脏腑吃不饱,而有的脏腑还“撑”得慌,所以强者就欺负弱者。阴阳越来越不平衡,精血越来越少了,免疫力也越来越低了。
举个例子,就拿脾胃来说吧!胃是主管“消化”的,脾是主管“吸收”的,正常应该是消化多少 、吸收多少。但当过分的思虑,或者暴怒时,就会抑制脾的吸收功能,造成脾胃之间的经络不通,不通就会有“寒邪”趁虚而入,导致吃得很多 ,但不是化为无用的“湿气”,就是变成无用的“垃圾”而排出体外。真正供给身体的很少,而且这样恶性循环,身体越来越差。
扶正要以胃气为本,脾胃为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调养脾胃,是癌症治疗过程的一条主线。对于扶助正气。提高患者机体免疫功能,改善症状,提高生活质量和延长生存期均有较好的效果。
中医扶正祛邪,以胃气为本的思想在癌症的治疗中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无论中医还是西医,在癌症的治疗过程都需要有整体思维,综合患者的全身状况、体征等因素,来选取适当的治疗手段,时刻考虑保护患者的正气,正气,正确处理好扶正与祛邪的关系,帮助癌症患者获得一个较好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