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最害怕消瘦,体重下降都有哪些危害?如何找回失去的体重
消瘦是癌症常见的体征之一,一般能瘦多少?这没有明确的数据,癌症病人初诊时说两三个月瘦十多斤的情况比较多些,随着时间延长、疾病发展,有些病人可能越来越瘦,瘦二三十斤也不少见。患者如果明显消瘦,多数基本上已经处于癌症的晚期。

恶性肿瘤人鲜有体型肥胖的,生病前身材魁梧、体格健壮的人患了癌症之后也会逐渐消瘦,体重下降。消化道肿瘤病人消瘦的居多,比如胃癌、食管癌、肝癌。而所有的晚期恶性肿瘤病人都有可能出现消瘦,表现为程度不同的营养不良,最终发展到恶病质。癌症患者,一旦出现消瘦的迹象,就会乏力、贫血、精神差,对治疗耐受性差,生活质量严重降低,而且生存期也变短。那么,癌症患者为什么会消瘦呢?
首先是消耗多了。肿瘤是一种消耗性很大的疾病,癌细胞以无氧酵解的方式代谢,同样大小的组织,肿瘤组织消耗的营养物质是正常组织的数十倍,加上肿瘤本身以及治疗对病人营养摄入的影响,“供不足”而“耗太大”就会导致体重下降、消瘦。
晚期癌症患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比如呕吐、腹泻,不仅使营养物质丢失,还会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此外,出血、感染、发热、胸腹水、蛋白尿等等,引起大量营养物质丢失,也会使病人变得消瘦。
同时,手术、放化疗等治疗对病人的创伤也很大,癌症,肯定是需要经过一系列的治疗的,而这些治疗,也是引起患者消瘦的关键因素之一,像消化系统手术,比如胃切除术、肝、胆手术;后者放射线对消化器官的直接照射、化疗药物引起的中枢性呕吐和消化道粘膜的损伤,更是造成严重食欲不振和消化吸收障碍,这样时间久了,患者难免会正气不足,逐渐消瘦。
情绪因素也可加重患者的消瘦。在发生癌症后,很多人都很害怕,恐惧,所以压力很大。如果不能及时调治,这些负面情绪,可通过神经内分泌机理影响消化系统的运动,减少消化液的分泌,导致食欲下降,时间久了,患者便会出现营养不良、身体消瘦等症状,而这些症状的出现,又不断的提醒患者肿瘤的存在和死亡的可能,很容易导致负性心理,形成恶性循环。

数据显示,若肿瘤患者体重明显下降,尤其是下降超过18%时,会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缩短生存周期。所以,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定期监测自己的体重变化非常重要,若发现体重异常下降,则要及时与医生沟通,并进行合理的干预。
患者体重下降还会引发一系列的连锁反应。体力状态的下降往往会导致患者减少体力活动和社交活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体重下降的手术患者术后可能切口的愈合速度减慢,增加手术并发症。体重的下降,脂肪和骨骼肌的消耗,会造成呼吸肌功能的降低,导致坠积性肺炎和呼吸功能衰竭等,严重者引起死亡。骨骼肌消耗的同时,肝脏却要大量合成蛋白,这就势必要消耗大量的原料——氨基酸,进一步导致骨骼肌的消耗。
癌症患者太瘦的话,抵抗力就会变差,导致机体更容易受到疾病的侵袭,使得身体素质降低,形成一个恶性循环。如果体重持续下降,并且没有做出积极的改变,患者极有可能出现恶液质,加速患者的死亡。持续的消瘦不仅严重影响了恶性肿瘤患者的治疗效果,而且大大降低了他们的生活满意度。

肿瘤患者营养不良、消瘦,要有针对性地为肿瘤患者制定合理的营养补充方案:要是肿瘤患者可以正常吃饭,那就遵循治疗肿瘤患者营养不良的饮食原则,主要为高能量、高蛋白、软食易消化、少食多餐。注意补充优质蛋白质,可以多吃一些瘦肉、鸡蛋牛奶之类的食物,这些食物当中的营养成分是比较丰富的,同时,注意避免那些对病情不利的食物,比如辛辣刺激、油腻、煎炸类的食物。对于营养不良情况比较严重的患者,单纯的饮食调理,多半是不行的,这个时候就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治疗。
癌症患者的消瘦,是癌症的发展导致的,是癌症进一步发展的外在表现。要针对每位患者进行辨证论治,这样才能阻止病情的发展,防止患者进一步消瘦,阻止病情恶化。中医药治疗呢,在癌症的康复中的作用不单是一种扶正,一种强化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更重要的是通过对脏腑气血功能的梳理,重新建立人与自然、人体内部的一种全新的平衡状态,从而改变患者体内癌细胞生存和发展的土壤,防止复发转移情况的出现,帮助患者恢复正常的体重,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