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癌症患者要运动,应该怎么运动呢?中医分享经验,简单有效
癌症患者相较于普通人来说,自身免疫力较差。不少癌症患者选择加强运动,一方面提高自身的抵抗力,另一方面也锻炼了自己的抗病意志。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所能承受的运动负荷也不同。患者要根据自身情况,找到适合自己的活动强度和活动量,运动才会更加安全有效。

肿瘤患者的活动,如果温度适宜,可安排在天气晴朗,太阳已经完全升起以后进行,同时选择空气流通好、人比较少的地方进行。当然,如果室外环境较差,如温度很低,有刮风现象,可以进行一些室内活动,避免伤风感冒。
癌症患者适合进行一些运动量较小、节奏可控、较为放松、可以循序渐进的运动。运动对肢体、内脏均有好处,对心理的放松和舒展也有很大的帮助,经常练习可以愉悦身心,调和气血。研究发现肿瘤患者康复期多运动可以改善肌肉萎缩,提高肌肉力量、有氧工作能力、心肺功能,改善睡眠质量,减少疼痛和情绪障碍。同时大量研究证明,在癌症诊断后,进行身体活动可以降低癌症复发的风险,并且在多种癌症(包括乳腺癌,结肠直肠癌,前列腺癌和卵巢癌)中能整体提高生存期。

户外运动,以有氧运动为主,如步行、太极拳,有利于放松心情、增强机体活力。需要注意一点,肿瘤患者一般不宜单独外出,应在家人陪同下进行,避免意外。室内运动,可以选择如瑜伽,爬楼,擦地等家务活动。不过,每次运动量以锻炼后不疲劳为宜,以微微汗出为度,不要大汗淋漓。运动最好换上容易穿脱的衣服,如果汗出,方便及时更换内衣,以防感冒。
多数癌症早期都可以进行手术切除治疗。术后患者需要静养,但是也需要适当的运动。这个时候的癌症患者要选择适当的有氧运动,比如散步、健身操、太极拳等,当然也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如果癌症术后患者选择比较剧烈的体育运动的话,反而对癌症的控制是非常不利的,可能会出现癌症的复发或者加重等现象。剧烈运动不仅对术后的癌症患者不利,对正常人也是没有好处的。
正在接受放疗的患者最好不要游泳,以免消毒用的氯离子刺激放射部位的皮肤;正在接受放化疗的患者,运动强度不宜太大,时间不宜太长,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适量运动,推荐走路、伸展运动等;患有骨肿瘤或出现骨转移的患者,伴有严重骨质疏松、风湿类风湿、外周神经病的患者以及年长的患者,要密切关注平衡能力,预防跌倒;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在白细胞水平恢复到正常值范围之前,尽量避免去公共健身房;严重贫血患者应在贫血得到改善后再运动。

总之,癌症患者如果能适量、合理运动,对提升免疫力、加强身体素质是有帮助的,对癌症控制也有一定的好处,整体来说好处是大于弊端的。至少,以目前的研究表明,绝大部分癌症患者可以运动。适量运动可以缓解癌症相关性疲劳,大多数癌症患者在治疗期间还会出现一定程度疲劳,主要是因为癌症治疗引起的副作用有关。此时多会建议患者休息,减少日常活动来缓解疲劳,但是如果真的长时间不运动,可诱发肌肉萎缩,会导致体力和耐力的进一步损失。相反,适当运动,可以提升身体功能,降低日常活动所需的体力,减少疲劳感。此外,还可以转移患者对疾病的注意力,分散疾病带来的痛苦,舒缓情绪,而好的心情对病情康复显然是有利的。
总的来说,对于癌症患者,如果不是存在溶骨性骨转移,极度血小板减少、活动性感染等严重问题,都可以运动。只不过运动时,要注意方式方法,合理运动。总之,癌症患者只要符合可以运动的条件,然后掌握正确的运动方式,那对病情康复是有好处的,大家可以安心锻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