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体重持续下降,康复过程中的“拦路虎”,一定要高度关注
近九成的癌症患者在治疗过程中会出现体重下降的情况,而近八成的癌症患者体重下降超过5公斤,体重下降伴随恶性肿瘤患者从确诊到治疗、康复等全过程。虽然绝大多数的患者认为体重下降对于肿瘤的治疗存在不利的影响,但却不知道如何避免体重出现下降。为什么癌症患者会迅速消瘦?

癌症无疑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大约1/5的病人最终因营养不良、逐渐消瘦而死亡。肿瘤在生长过程中,所需要的营养物质以及能量要比机体正常组织消耗多的多,再加上这个时候随着病情的发展,当肿瘤侵犯消化道,或者因局部疼痛或肿瘤压迫堵塞等原因,不少患者会出现食物难以下咽,食入即吐的情况,再加上胃肠道功能紊乱,使营养吸收减少,蛋白质合成减少,肿瘤对糖利用率增加及脂肪代谢紊乱,都加重了肿瘤患者的消瘦。早期肿瘤的体积小、数目少,消瘦多不明显,越晚情况越不好。消瘦的风险在消化道肿瘤中最为明显,食物补充跟不上。比如胃癌病人,早一些肿瘤就可能有胃痛、反酸、消化不良等症状,人吃饭就不太好,如果手术切除部分胃、或全胃,饮食影响避免不了。
同时,晚期癌症患者会出现各种各样的症状,比如呕吐、腹泻,不仅使营养物质丢失,还会造成脱水和电解质紊乱。此外,出血、感染、发热、胸腹水、蛋白尿等等,引起大量营养物质丢失,使病人变得消瘦。癌症病人消瘦是由于肿瘤消耗大而补充不足所致的结果,会在生理、心理以及免疫系统方面对病人造成不利的影响。
摄入减少、消耗增加,二者之间矛盾的结果就是病人体重下降、消瘦。其中消耗多少与肿瘤大小、病灶多少有直接关系,癌细胞越多消耗越大,因此消瘦多见于中晚期病人,尤其是晚期病人。营养不良和消瘦会导致患者的免疫力下降,加速肿瘤的生长,并可能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危及患者的生命。

早期癌症患者,病情并不严重,有消瘦情况但是并不明显。而所有的中晚期恶性肿瘤病人都有可能出现消瘦,表现为程度不同的营养不良。肿瘤患者体重下降对病情有很多的影响。即使同一种肿瘤,由于不同的亚型和不同进展程度,患者发生体重减轻的程度也不同,体重减轻的程度还会随疾病进展而逐渐加重,最终可能发展为医学上称为恶液质的一种极度消瘦的情况。肿瘤恶液质表现为患者厌食、肌肉(主要指骨骼肌)丢失伴有或不伴有脂肪的丢失,有半数的肿瘤患者会出现这种情况,治疗起来比较麻烦。
体力状态的下降往往会导致患者减少体力活动和社交活动,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体重下降的手术患者术后可能切口的愈合速度减慢,增加手术并发症。体重的下降,脂肪和骨骼肌的消耗,造成呼吸肌功能的降低,导致坠积性肺炎和呼吸功能衰竭等,严重者引起死亡。骨骼肌消耗的同时,肝脏却要大量合成蛋白,这就势必要消耗大量的原料——氨基酸,进一步导致骨骼肌的消耗。
体重下降、营养不良的患者,机体对化疗药物的吸收、代谢和排泄产生障碍,导致化疗药物毒性增加,机体耐受能力下降,引发多种副作用,抗肿瘤效果受到影响。如出现恶液质的患者,不及时治疗的话,总体来说生存时间较短。

如果患者在经过系列治疗之后,调整好情绪问题,补充营养之后身体逐渐恢复,体重渐渐上升,那么我们则认为这种情况下的癌症患者体重上升,是有益于他们的病情的。在患者体重问题上,中医可以帮助调整机体状态,纠正阴阳气血失衡,改善全身状况,提高恢复能力,使患者能够正常饮食和吸收,维持体重的平衡,提高免疫力,让患者顺利进行治疗,从而取得良好的远期疗效。同时,中医药参与放化疗能够减轻患者的“呕吐之苦”,让患者的脾胃功能迅速恢复,正常饮食,让患者体重保持正常,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为进一步治疗创造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