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疼痛,中医上究竟是怎么看待的?都有哪些常用药物

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也是一种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不仅仅是由于癌症的致死率高,还有癌症所引发的疼痛也是十分折磨人的。有不少患者身上出现疼痛,但不知道是不是属于癌痛,那么,癌痛是怎么样一种感觉呢?

癌症患者疼痛,中医上究竟是怎么看待的?都有哪些常用药物

从早期癌痛看,此时的疼痛多不是十分剧烈,采取常规的止疼药物如布洛芬即可缓解疼痛,患者也较为容易忽视这类癌痛信号。

癌症进入中期后,人体会因癌细胞的侵袭发生实质上的组织损伤而导致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以及神经系统受损所导致的异常痛觉传递(神经病理性疼痛)。这两种疼痛在癌症中期患者身上最为常见,例如癌细胞直接浸润或压迫神经根、神经干、神经丛或神经,会导致出现刺痛、麻木痛、烧灼痛等。另外,癌细胞侵犯患者脑组织和脊髓会造成放射痛、偏头痛等,还会伴随有脑功能损伤,如:偏瘫、失语、视觉味觉嗅觉丧失等。

癌症进入晚期,肿瘤可扩散至骨骼导致骨质破坏,大量破骨细胞增殖会损伤并刺激骨膜和骨骼周围组织,从而出现痛感。这类疼痛的特点是持续性加重,后期骨质破坏严重时,还会出现病理性骨折,病理性骨折以腰椎最常出现。癌症患者晚期会出现局部肌肉功能异常、代谢物质堆积、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等病理性改变,这些不良因素可引起的肌肉痉挛,轻症时服药后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严重时类似于腿抽筋或肠痉挛,疼痛多为持续性剧痛,普通止疼药物多效果不佳。

癌症患者疼痛,中医上究竟是怎么看待的?都有哪些常用药物

癌性疼痛属慢性疼痛的范畴,是不同于炎性痛和神经病理性痛的一种特有的疼痛形式。随着癌症诊疗技术的进步,癌症病人生存时间的延长,癌痛成为影响有效抗癌计划进行、影响生存质量的重要因素。因此,缓解癌痛十分必要。癌症患者的疼痛原因比较复杂,目前认为主要有以下原因:肿瘤直接侵犯周围器官及组织致痛、肿瘤分泌因子致痛、伴随炎症因素致痛、治疗后诱导的外周神经病变疼痛以及心理因素致痛。

中医学对癌痛的病机认识大致可分为两种情况,即实证的“不通则痛”和虚证的“不荣则痛”。“不通则痛”是由于气滞、血瘀、痰湿、热毒等引起脉络闭阻,瘀塞不通,而发生疼痛,如《证治要诀》云:“脾积在胃脘,大如覆杯,痞塞不通,背痛心痛”;“不荣则痛”则是因为肿瘤日久,邪伤正气,气血虚弱,无法荣养脏腑经络而发生疼痛,经云:“脉泣则血虚,血虚则痛。”由于肿瘤不同发展阶段的病机有异,虚实亦有偏重之别,临床常表现为本虚标实,虚实错杂。一般而言,早、中期肿瘤以实痛为主,晚期以虚痛为主,或虚实并见。

癌症患者疼痛,中医上究竟是怎么看待的?都有哪些常用药物

​辨证与辨病相结合是中医药治疗癌性疼痛的有效模式。针对气滞、血瘀、痰湿、热毒、虚损、虚实夹杂等不同病因给予相应的治疗,如气滞者可用行气止痛的方法,常用柴胡、川楝子、青皮、香附、木香、佛手、乌药、厚朴、八月札、枳壳等;热毒者可用清热解毒的方法,常用半枝莲、黄芩、连翘、蒲公英、白花蛇舌草、野菊花、败酱草、山豆根、蚤休、苦参等;阳虚者可用温阳散寒止痛的方法,常用附子、肉桂、细辛、干姜、丁香、川椒、吴茱萸、淫羊藿、补骨脂、杜仲等;虚实夹杂证者临证酌情加减化裁,实多虚少者,驱邪为主,佐以补虚,虚多实少者,以补虚为主,酌加抗癌之品并根据癌痛的部位分别选用不同的药物。

癌痛在初期多为慢性、隐匿的钝痛,随着病情的进展,慢性钝痛逐渐转变为锐痛、刀割样痛,可沿神经支配区放散,通常是慢性疼痛。多数慢性癌痛表现为至少有两种原因导致的疼痛,即同一个癌痛患者所表现出的疼痛可以是多性质、多部位和多原因的。癌症患者在出现癌痛的同时,可以伴有焦虑、厌食、失眠和神经衰弱等精神心理方面的症状。癌痛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对患者的日常活动、饮食、睡眠也会造成影响。长期吃不好、睡不着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肿瘤细胞一般在人体抵抗力较差时发展最迅速,以致不利于癌症治疗。因此,当患者感到癌痛时,应及时告诉身边的人以获得支持和帮助,接受规范癌痛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