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半癌症患者都有营养不良,怎么吃才对病情有利?这些误区要远离
营养不良是癌症病人很常见的一个并发症,发生率大概有40%-50%,尤其肿瘤在进展期时,大约20%的病人最终会因营养不良而去世。消化道肿瘤病人发生营养不良明显多于非消化道肿瘤病人,年老病人要高于中青年病人。癌症患者营养不良的原因是什么?
癌症是消耗性疾病,肿瘤的生长会让患者机体处于高能耗状态,当身体能量快速被消耗短时间难以补充时,就会出现进行性消瘦,引发营养不良,大多数患者伴有食欲不振。
治疗导致的不良反应也会导致营养不良。癌症有很多治疗方法,包括化疗、放疗、手术等,这些治疗方法当中有的治疗方法有非常多的不良反应,尤其是化疗。化疗就是使用化学治疗药物杀灭癌细胞的治疗方法,在化疗的过程中,虽然化学药物能够杀灭癌细胞,但是也会影响到正常的细胞,就会产生一系列的副作用。患者会感到恶心、头晕、不想吃东西,还会影响到营养的吸收,本身就因为化疗吃不下东西,营养吸收还有问题,自然营养不良就容易找上门来。
有一部分癌症患者是会出现严重的营养吸收障碍的,这一部分癌症患者通常是疾病发展引起了胃肠道功能紊乱。在进食之后,患者对营养的吸收主要依赖于小肠部位的功能,但是如果肿瘤给患者的消化道造成巨大影响,就有可能会导致患者的吸收障碍。因此即便是能够正常吃饭,也不能够吸收足够的养分,身体无法利用这些养分,就不能够恢复身体状态。
营养不良病人的预后要差一些,生活质量也会受到影响,免疫力低,对抗肿瘤治疗的耐受性差,也可能有比较多的并发症,比如肺部感染、尿路感染、伤口愈合慢,同时治疗费用也会增加。
营养不良不是简单的“瘦”,身体消瘦、体重下降只是营养不良的一个主要方面,主要是肌肉消耗能量过多,导致病人肌肉萎缩,包括呼吸肌在内。蛋白质缺乏也是营养不良的主要方面,多表现为水肿。癌症病人最常见的营养不良既有肌肉消耗也有蛋白质缺乏,因此病人营养状况也不能简单地用体重来判断。
那么,如何判断患者是否营养不良?可以看体重的下降幅度,如果3个月下降5%,就说明身体到了消瘦的状态。看进食的情况,短期内饮食量持续下降,只能吃少量食物,或者只能吃流质食物。是否出现了吞咽困难、恶心、呕吐、早饱、腹泻、咽喉疼痛、烧心等症状。是否疲乏无力、活动受限,甚至只能卧床。
生活中,营养不良的癌症患者对饮食补充营养存在很多认知误区,下面这些错误观点最普遍。
有一些人认为营养越好肿瘤长得越快,不吃就能饿死癌细胞。对人体而言,肿瘤细胞和正常细胞都需要足够的能量维持生命活动,而一旦癌症患者营养不良,肿瘤细胞就会通过掠夺正常细胞的营养来生长,反而会造成人体短时间消瘦、营养不良、恶病质等并发症,由此可见,“营养越好肿瘤越大,不吃饿死癌细胞”的说法并不科学。
也有一些人认为,忌口就是荤腥不沾,全素最好。癌症患者需要忌口,注意饮食清淡,但这并不代表荤腥不沾,也并非要患者全素饮食。蔬果中含有丰富的膳食纤维,可以帮助患者补充维生素等物质。但其中蛋白质含量较少,蛋白质是我们身体正常功能不可或缺的营养,癌症治疗期间,保障足够的蛋白质摄入尤为重要。而肉食可以帮助癌症患者补充蛋白质。
第三种观点就是补充营养一定要吃一些补品。癌症病人在围手术期、术后治疗、术后康复等阶段对营养需求是不一样的,不能一概而论。病人进入康复期后,营养状态大多基本正常,不需要额外补充一些补品、或过多摄入大鱼大肉等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病人需要“补”,补则有益,若不需要“补”,补则无益!饮食平衡也是提高免疫力的主要措施之一。主食以粗细搭配为好,每日食用蔬菜水果,颜色丰富,叶茎类蔬菜最佳, 肉、蛋、奶也都要补充一些。
癌症患者营养不良与疾病本身和饮食都有一定的关系。癌症晚期没胃口、不想吃饭是比较常见的问题,继而病人的营养状况令人担忧,消瘦、体重减轻、乏力等一系列症状就会出现了,病人的免疫力随之下降,肿瘤可能就占了上风,对病人生存时间也就产生威胁。食欲不振不同于恶心、呕吐、疼痛等症状对病人产生的痛苦紧迫,往往被忽视,但造成的后续影响是比较大的,不利于病人的康复。厌食-营养不足-恶病质,是肿瘤患者最常见、也是最头疼的问题。癌症患者食欲不振是多种因素造成的,与情绪、肿瘤代谢物、体力状态、治疗副作用以及其它不适等都可能有关。中医药治疗癌性厌食以清热解毒、软坚散结、活血化瘀、扶正固本为基本原则,所用中药主要以补虚、理气、化湿和利水渗湿类为主,使正气恢复,从而增强免疫力,解决患者出现的症状,在治疗癌症的同时改善食欲,提高生存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