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手术成功,切得很干净,患者怎么才能知道?如何避免复发风险
对于癌症患者来说,癌症病灶切得越干净,那么越不容易复发,术后效果越好,生存时间也越长。那么,怎么知道切干净没有的呢?
可以看手术切缘。手术切缘,顾名思义,就是切下来的肿瘤组织的边缘。肿瘤手术,都会在肿瘤外围扩大切除,来确保肿瘤切除干净。术后病理报告有很重要的一项内容,就是手术切缘。如果显微镜下看到切下来的组织边缘有癌细胞,就会报告手术切缘阳性,意味着体内还有肿瘤残存,没有切除干净。

其次,清除淋巴结。我们的淋巴结,是构成我们免疫系统的重要一环,同时,也是一些癌症转移的重要途径。比如乳腺癌、胃癌等,医学家通过多年的经验发现,有些肿瘤早期就会朝附近的淋巴结转移,因此,手术中,除了肿瘤本身的病灶,医生还会按照要求将这一个个的淋巴结一起切除。当把这些淋巴结也一并清除之后,才叫切除干净。
同时,手术后根据肿瘤的部位,可以选择CT、磁共振或全身PET/CT,对手术部位进行复查。如果在影像上看到异常信息,有可能是肿瘤残存。但是,由于术后还有局部出血等一些特殊情况,影像的异常,需要影像科和肿瘤科医生根据自己的经验来判断,是肿瘤残留还是术后改变。
手术切除干净指的是:完整切除了癌灶及所属淋巴结。但是,很可能在手术前,癌细胞已经通过淋巴道、血管等途径进入了人体的血液循环,这些亚临床转移病灶,目前的辅助检查(彩超、CT,磁共振等)是发现不了的。所以,手术过后,还要通过化疗,中医药治疗等方法进行清除肉眼看不到的残余癌细胞,避免死灰复燃,造成复发和转移。

客观地说,绝大部分的实体肿瘤,如果还有手术根治的机会,对患者来说一般都是利大于弊。但手术也是一把双刃剑,那么手术的弊端是什么?手术在治病的同时,也是一种创伤性的治疗手段。会给患者带来疼痛、甚至手术并发症(出血、感染、吻合口漏等)的出现还有围手术期心脑肺血管意外(急性心肌梗塞、肺栓塞、脑血管意外)的风险。当然这些风险的概率一般很低,并且在手术前医生会全面检查或评估心肺功能,评估手术风险的高低。如果患者合并了很严重的内科疾病,一般不建议手术治疗。如果患者平时身体状况良好,或即使有高血压、糖尿病、慢性肺部疾病等,但控制良好,都是可以考虑手术的。
手术是许多常见癌症的主要治疗手段,但我们要清楚地认识到,手术刀再怎么锋利也只能切除局部病变,或者肿瘤周围重要血管、脏器还有手术刀不能到的地方,这就需要配合其它辅助治疗。术后规范化的治疗是避免复发转移最主要的措施!肿瘤治疗的特殊性在于要考虑后续治疗问题,要想到肿瘤复发的可能。中医肿瘤临床用药注重顾全整体及患者的脏腑、气血、津液、经脉等诸多方面的平衡,并且强调治病求本。及早进行中医药治疗,才能更有效强化身体机能,抵抗病症的侵袭,修复手术带来的损伤。

中药可有效缓解肿瘤患者因癌症和并发症引起的许多症状,如疼痛、厌食、咳喘、出血、腹泻、便秘、麻木、失眠等等,可以通过提高食欲,延长睡眠时间等途径减少恶液质的发生。还可以改善精神心理状况,提高患者的身心健康水平。治疗癌症的关键在于改善身体内环境,真正强调在维护生活质量的基础上有效地控制癌瘤病灶,才能达到长期生存。
手术的完成并不意味着癌症已经完全远离了我们,患者仍应听从医生嘱托和安排,除了在日常生活中多加注意以外,更应积极做好癌症的定期复查。由于不同的肿瘤其发展速度和癌症复发率也不同,因此复查周期也会有所不同。一般在手术后的前两年,应当每3到6个月都去医院做复查。但如果是肿瘤细胞生长速度较快或复发率较高的肿瘤,复查频率也应增多。如小细胞肺癌等,最好每个月都进行复查。其次,复查的时间也会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而延长。同时,不同的治疗方式对身体会带来不同的影响,因此会有不同的复查时间。放化疗对身体造成的影响比较大,所以最好是每半个月进行一次复查。
严格来说,癌症由于其不确定性和突发性,临床上也存在手术后17年仍然癌症复发的状况。因此,为了能够及时维护身体健康甚至挽救生命,癌症病人终生都应定期复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