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中药治疗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中医为你归纳,数十年经验分享

​说起癌症的治疗,很多患者朋友会选择化疗、放疗、手术等等。有一些患者会把中医当作“最后的救命稻草”。中医在肿瘤治疗方面具有巨大的优势,它在治疗肿瘤方面发挥的作用无可代替。中医学有其独特的理论和固有的逻辑思维方法。它的诊断步骤,它对疾病病机的判定,治疗的方法和用药都具有其特点。

癌症中药治疗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中医为你归纳,数十年经验分享

手术切除肿瘤是目前根治癌症的主要方法,但外科手术在切除肿瘤组织的时候,部分正常组织器官也会受损,从而影响机体的正常生理功能,削弱机体抵抗力。中医治疗结合手术治疗,能够改善患者一般情况,提高患者接受治疗的耐受性,针对性治疗术后并发症,减轻术后不良反应,降低手术死亡率,改善生活质量。

术前如果患者一般情况良好,可以不用中药调理。但如果癌症患者在术前已经存在不同程度的阴阳失衡状态,如气短乏力、精神衰惫、纳食不振、溲清便溏等阳虚证候,或面红心烦、口干而苦、眩晕耳鸣、腰膝酸软等阴虚证候,那么患者机体的耐受力和抗癌力降低,对手术创伤、麻醉、缺氧等耐受性差,术后也容易发生严重的并发症。

中医认为,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与机体正气不足密切相关,正气亏虚,阴阳失调,而痼邪不能及时消散,长期停滞于体内,久而酿成瘤肿,所以正气不足是恶性肿瘤的内在条件。应用补益正气的中药,能够起到扶正培本的作用,从而提高病人接受治疗的耐受性,减轻术后并发症。中医常以补气养血、健脾益气、滋补肝肾为法,选方如四君子汤、四物汤、八珍汤、十全大补汤、保元汤、六味地黄汤等,调理患者气血阴阳、脏腑功能以期最大程度的恢复接近“阴平阳秘”状态。

癌症中药治疗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中医为你归纳,数十年经验分享

目前化学药物治疗和放射线治疗虽然能杀灭癌细胞,但都不可避免地杀伤了部分人体的正常细胞,导致胃肠道毒副反应、骨髓造血功能抑制、肝肾功能损害等诸多不良后果。放化疗的治病性质归为热邪,放疗由外及内,多伤及气阴、血脉;化疗由内散外,多波及脏腑、气血。中医依据八纲辨证、脏腑辨证或气血津液辨证处方用药,从放化疗副损伤的防治到减毒增效等方面,帮助患者走向康复。

肿瘤在明确诊断后,常首选手术或放化疗等西医治疗手段,在规范化治疗后,西医一般建议患者定期复查,但这段时间往往缺乏确切有效的抗复发转移的治疗手段或药物。而一贯强调“以人为本”、“整体观念”的中医疗法,在稳定病灶,防范复发、转移方面确实起到了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的作用。中医认为,癌症的复发与转移是在残余毒邪存在的基础上,正气进一步亏虚,正不抑邪,毒邪、瘀血、痰浊相互胶结,加之患者对身患癌症的恐惧悲观情绪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因此可具体分析患者的不同情况,分辨病期早晚、病理类型,详辨虚实缓急,将扶正固本、祛邪攻毒、化痰散瘀、疏肝解郁诸法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制定出恰当的治疗措施。

中医学非常注重机体的免疫调节功能,在中医辨证分型论治恶性肿瘤中,扶正固本法尤其得到重视,中医扶正固本在抗癌转移过程中能提高机体免疫功能,最大限度调动机体的抗癌能力。手术、放化疗等常用有效治疗手段在消灭和控制恶性肿瘤的同时,对病人机体免疫功能也造成了不同程度的伤害,使得远期治疗效果可能并不理想。免疫功能和防御能力的低下,还可能导致恶性肿瘤的复发转移和第二种肿瘤的生长。中医通过益气养阴、扶正固本,能改善各脏器功能,调节机体平衡状态而提高免疫力,正所谓“正气存内,邪不可干”,预防肿瘤的复发转移。

癌症中药治疗究竟能起到多大作用?中医为你归纳,数十年经验分享

中药防止癌症复发或转移不仅仅体现在缓解期或康复期,而是从发现肿瘤起就为这场抗癌斗争加入了砝码。发现肿瘤后,在未进行其它治疗前,中医治疗的及早介入,能够改善患者状态,并对癌细胞进行杀伤,控制病情发展,为后续治疗做好准备;在手术、放化疗等治疗同时,中医药保护各脏器功能,使机体免疫力受到的影响控制在最小限度,减少了肿瘤复发和转移的机会;常规治疗完成后,中医药的巩固治疗,使机体抗病能力提高的同时即减少了复发和转移的几率。​

传统医学和现代医学是两个完全不同的理论体系,在癌症综合治疗的今天,以中医中药为代表的传统医药的优势体现在整体观指导下的个体化、动态辨证论治,以调节机体内环境平衡,实现较好生存质量基础上的“带瘤”长期生存,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弥补现代医学治疗上的不足。无论是对于处在围手术期、放化疗期、西医规范化治疗后期的患者,还是不适于手术和放化疗的患者(包括晚期肿瘤患者),抑或存在癌前病变的高危人群,中医药治疗都发挥着重要作用。中医药治疗应及早介入,与多种治疗手段恰当配合,并贯穿癌症治疗的全过程。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