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不动就转移到肝,哪些癌症爱往肝脏上转?一旦转移会有哪些症状
癌细胞不受控制且会肆无忌惮地在体内转移生长,容易侵犯正常组织并损伤内脏器官,其中肝脏作为人体最大的腺体而备受肿瘤细胞的青睐,常见的胃癌、结直肠癌、食管癌以及乳腺癌等都易发生肝转移,有些人就会对此产生疑问,是因为肝脏离患癌部位比较近吗?其实不然。那么,为什么癌症容易转移到肝脏呢?

癌细胞是需要生长发育的,而细胞的生长发育,就离不开养分和血液,癌细胞也是良禽择木而栖,哪里有丰富的营养物质和血液,就往哪里去,因为肝脏的供血非常的丰富,一般的器官只有一套动脉供血,而肝脏具有两套,一般的器官是由动脉供血,而肝脏是由静脉供血的,这就说明肝脏的供血非常的丰富,可以为癌细胞的生长发育提供血液条件。并且血液丰富了,营养物质也会丰富,这么好的条件,癌细胞不扩散到这里,还能扩散到哪里。
消化系统的癌症容易发生肝转移, 静脉回流会先通过肠系膜上静脉或者下静脉,流经门静脉后最终进入肝脏部位,也就是说当胃部、胰腺以及小肠、直肠等腹腔器官的有肿瘤细胞的时候,肿瘤细胞首先会流入肝脏并侵犯肝细胞。比如结直肠癌患者如果不及时采取治疗措施就会有50%可能出现肝转移的问题。

癌细胞转移到肝脏时,也不是悄无声息的,有一些症状也要引起注意。在肝脏癌变时,很多人黄疸现象明显,这是肝脏恶性肿瘤发展过程中发出的信号。由于癌细胞肆虐,导致肝脏细胞受损,此时血液中胆红素水平增多,受到影响之后黄疸现象明显。而黄疸表现体现在多个方面,例如身上的皮肤明显发黄、排出的尿液如茶色、眼睛巩膜发黄,这些可能都是肝脏癌变常见的信号。
同时,还容易出现腹泻。肝脏癌变会导致患者的消化能力降低。如果总是动不动就拉肚子,也许是肝脏癌变的信号。在肝脏恶性肿瘤形成的过程中,胆汁分泌量减少,身体消耗能力下降,消化速度也变慢,更容易出现腹泻这种情况。
肝区疼痛也是肝转移的早期比较明显的信号,部位位于右上腹部,在右侧肋骨的下方。如果出现了持续性的疼痛,这种疼痛以钝痛为主的话,就很有可能已经发生了肝转移。
还有就是明显的体重下降。肝脏癌变来势汹汹,受到影响之后,患者体重下降,这是肝脏癌变可能存在的表现。由于肝脏功能受损,身体合成蛋白质的能力也下降,身体内过多的蛋白质、脂肪物质被消耗,体重就会下降。随着病情的发展,癌细胞也会跟机体正常细胞争夺营养物质,所以体重下降的表现会比较明显。

癌细胞转移至肝脏,较多见的是源于胃、大肠癌。中医理论认为,脏腑间病变的相互传变多通过经络,分布于肝脏的经络使肝脏与肺、胃、心、心包、胆等之间有直接通路。肝藏血是肝脏的重要功能,王冰注释《素问·五脏生成论》:“肝藏血,心行之,人动则血运于诸经,人静则血归于肝脏,肝主血海故也”…。另外“肝体常不足”“肝用常有余”指肝脏易出现阴血亏虚、阳气郁盛的病理变化,使肝脏易处于气郁血凝的状态,易成为肿瘤转移的巢穴。
那么,中医是如何治疗癌症肝转移的呢?通过一则病例分享一下。患者,女性,主诉胃癌术后半年,腹胀伴腹痛半个月。患者接受胃癌根治术,术后化疗三个疗程后,因不良反应严重放弃化疗。后感腹胀,食欲差,上腹部隐痛,腹部CT平扫加增强检查提示:胃癌术后,肝脏多发转移灶,患者寻求中药治疗。刻下:少气懒言、疲乏无力,腹胀腹痛,纳差便溏,舌淡紫、苔白腻,脉弦涩。诊断为胃癌肝转移,证属脾虚痰瘀,用药:太子参、茯苓、白术、甘草、山药、薏苡仁、黄芪、当归、白芍等,用药一段时间后,患者腹胀、腹痛缓解,乏力改善,食欲增进。随证加减服药三个月,复查腹部CT平扫加增强检查提示:肝脏多发转移灶较前减少,坚持服药,肝脏转移灶未见增大,维持较高生活质量。
癌症肝转移是相当复杂的过程,依据其发生机制可确立预防、免疫、抗癌三大治疗原则。依据中医病机可确立益气健脾、补肝扶正等治疗原则。结合患者症情辨证用药,对防治转移性肝癌、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