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病人发热,与普通的发热有什么不一样?切记别等同对待
癌症患者的并发症有很多种,癌性发热是其中比较常见的症状之一。癌性发热的热程有长有短,特别是热程长的患者,除了忍受躯体上的痛苦,对心理上的影响也很大,患者会出现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发热,对于普通人而言,只是预示着一场感冒的即将到来。但是对于癌症患者来说,任何一个细微的、不起眼的变动都会引起自己以及家属的惊慌失措,唯恐病情发展得更加严重。那么发热对于癌症患者而言意味着什么?与普通发热有什么区别呢?

与普通的发热相比,癌性发热会相对比较严重一些,一方面是患者体内的恶性肿瘤生长,对身体周围的正常细胞产生了影响,让患者出现了直接跟癌症有关的发热,另一方面就是在治疗的时候,或者肿瘤生长到一定程度,有坏死的肿瘤细胞,身体吸收肿瘤的坏死因子,也会导致患者出现发热的情况。
癌性发热不同于普通发热,是由于肿瘤代谢产生的物质,机体对此应激做出反应!所以多是肿瘤增大、扩散的一种迹象。癌性发热的患者热程或长或短,有的患者可达数月之久,呈间歇性。癌性发热以低热为主,少见高热,体温常在37℃-38℃。或患者仅自觉身体发热,而体温并不升高。少数患者以持续性高热或不规则间歇发热呈首发症状,发热通常比较规律,常表现为午后发热,大多数患者不需要用药,在夜晚体温能逐渐恢复正常。癌性发热运用抗感染治疗无效,对解热镇痛药反应较好。癌性发热患者由于体温高,患者常有全身不适,乏力感,有些患者伴有自汗盗汗、精神不振、食欲差等症状。

癌症病人一旦出现发热要格外关注,综合判断发热原因,除了常规退热外,要对因治疗,如果晚期病人反复低热,一般考虑病情进展引起肿瘤性发热。比如恶性淋巴瘤如果出现发热、盗汗、体重下降等症状,提示预后较差。
癌性发热是中晚期癌症患者临床上较常见的症状之一,一般是指癌症患者出现的直接与恶性肿瘤有关的非感染性发热和患者在肿瘤发展过程中因治疗而引起的发热。目前西医治疗主要以对症处理为主,采用解热镇痛药和皮质类固醇激素等,但用药后会引起一定的消化道副反应,严重者会引起消化道出血,而大部分癌症患者食欲欠佳,往往不能忍受药物的副作用。而中医药在这方面具有很大的优势,癌性发热类似于中医学的“内伤发热”,治疗上根据气、血、阴、阳的亏损或者痰、瘀、火毒邪盛而辨证施治,能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延长患者的生存期。

癌性发热属于内伤发热范畴,内伤发热病因繁多,但对于癌症患者来说主要是癌瘤消耗,导致气血阴阳虚亏,脏腑功能失调,加之痰、瘀、毒交结为病,并且临床各证型往往兼见为患,在不同时期可表现为实证、虚证或虚实夹杂之证。治疗癌性发热时,除了把握虚则补之,实则泻之的基本大法,还应选用一些抗癌中药进行辨证施治。此外,临床辨证施治的时候还应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辨病与辨证相结合,如果是化疗后的患者,多为化疗药的副反应或肿瘤坏死吸收等产生的内源性致热源导致,中医辨证多为气血亏虚,虚阳外浮,治疗上当偏重甘温益气,养血退热,兼以调补中焦;如果是放射治疗后的患者,多为射线导致的放射性炎症,属于中医的火热伤阴范畴,治疗上当偏重滋阴退热,清热解毒;如果是晚期肿瘤有明显实质性肿块压迫以及骨转移,并多伴恶液质状态,多为中医毒瘀互结型发热,治疗当偏重解毒化瘀,辅以益气养血。总之,对于癌性发热,一定要见病知源,抓住疾病本质,灵活处理,方可收到良好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