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发烧,与普通发烧区别很大,对病情影响不小,要高度警惕
对于许多肿瘤患者来说,发烧发热不是一个很好的症状,特别是当出现肿瘤发热或者是其它病毒感染发热时,肿瘤患者和家属往往搞不清楚到底是哪一种发热。那么如何分辨肿瘤或癌症导致的发烧,还是普通发烧呢?

恶性肿瘤本身引起的发热又称为癌性发热。其致热机理包括:恶性肿瘤细胞的浸润激活白细胞释放致热原;因肿瘤生长迅速而缺血缺氧引起自身组织坏死,导致机体发热;肿瘤侵犯脑部或影响体温调节中枢引起中枢性发热;肿瘤细胞自身产生内源性致热源,部分肿瘤产生异位激素引起机体各种炎性反应。癌性发热持续时间较长,持续时间可达数周以上,发热时轻时重,每天至少有一次超过37.8℃,一般不超过38.5℃,发热前无畏寒及寒战,查的血常规、血沉一般都在正常范围,对抗生素无效。

癌性发热与普通发烧区别很大。普通发烧患者体感“发冷”,感觉打寒颤,希望增加衣物。服用抗生素或者过敏药物后会很快降下来,不使用药物时会持续。而肿瘤或癌症导致的发烧,患者在体感上并不会觉得身体发冷,比较正常,使用体温计或测温枪检查的指标高于正常体温。服用抗生素或抗过敏药物无效,但是用了抗癌药时,发热就会慢慢消退。
癌症导致的发烧在不同时段的温度不同,从一些患者的情况看,早上到中午的时候体温接近正常值,下午和晚上时候的体温上升,达到医学上的发烧标准。在持续时间上,癌性发热的病程更长,动辄迁延数月,与感染性发热差异显著。
在症状体征上,癌性发热患者在早期可能与感染性发热无明显区别,但随着病程延长,绝大多数患者会出现消瘦、贫血等慢性衰竭表现,而普通发热患者通常不会出现这样的现象。

癌性发热是恶性肿瘤患者最为常见的症状,由于长期发热,既消耗病体的营养物质及体液,导致病人消瘦、衰弱,全身状况急剧下降,使原发病进展,失去控制,又因增加心理压力而影响睡眠,减少饮食,病人萎靡不振,导致生存质量明显下降,因此控制发热,缓解症状尤为重要。单纯使用退热药及抗生素治疗多数疗效不是很好,且容易产生其他不良反应,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随着中医对癌性发热认识的不断深入,中医药对癌性发热的治疗发挥了越来越大的作用。癌性发热属于中医学“内伤发热”范畴,多为恶性肿瘤引起体内阴阳失调,脏腑气血虚损,痰瘀湿毒内蕴化火所致;或因放疗化疗损伤机体气血阴阳,毒邪积聚化热化火。其病因与患者体内有形之癌密切相关。
发热对于癌症患者来说,并不是一场简单的免疫系统与病菌的对抗,更不能惶惶不可终日。治疗发热只有根据肿瘤患者体质的强弱,肿瘤的病理状况,发热热型等辨证分型论治,才能取到较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