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疼痛应该高度警惕癌症骨转移?这几个表现要看好
骨骼是恶性肿瘤发生远处转移的常见部位,我们通常叫做骨转移,疼痛又是骨转移最常见的临床表现,肿瘤患者发生骨转移后几乎无一例外会发生疼痛,而且病情越到晚期,疼痛程度越严重。有时,骨疼痛甚至是癌症发现的首要症状,特别是中老年人,突然出现的不可解释的骨疼痛,需要警惕癌症可能。很多患者发生疼痛时,不知道是否是骨转移,那么,骨转移疼痛和普通疼痛有什么区别呢?

首先是疼痛比较剧烈。骨转移癌疼痛一般比较剧烈,通常单纯口服非甾体类止痛药物无法缓解疼痛,需要强阿片类药物,比如吗啡、羟考酮、芬太尼等麻醉药物才能止痛。如果出现病理性骨折,还会出现局部持续锐痛,几乎是难以忍受的。而普通疼痛比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引起的疼痛一般为隐痛,口服非甾体消炎止痛药通常能够减轻。
骨转移疼痛夜间更重。骨转移性疼痛白天由于注意力分散可能疼痛相对较轻,而夜深人静的时候疼痛比较重,甚至有些病人害怕夜晚到来,所以有些住院病人临睡前需要肌注吗啡或者口服即释吗啡来控制夜间这种爆发痛。而普通疼痛夜晚反而会相对较轻,尤其是腰肌劳损、椎间盘突出等疾病引起的疼痛经过休息后,疼痛会明显减轻。

从疼痛程度看,初期并没有太大的特征性,疼痛程度可以从轻度疼痛到重度疼痛,骨转移的疼痛会随着时间推移逐渐加重,而且肿瘤越到晚期,骨转移范围越广,患者疼痛的程度就会越剧烈。
骨转移疼痛部位相对固定。骨转移疼痛部位一般比较固定,就是骨转移灶的部位,胸椎腰椎骨转移疼痛也可以向周围放射,而普通疼痛有时候痛点并不是病变的地方,比如腰椎间盘突出有时表现为下肢疼痛,腰椎局部反而不疼。
有骨转移疼痛病人由于肿瘤的存在,会有消瘦、乏力、食纳差、发热等等全身伴随症状,而普通疼痛不会有这些症状出现。

骨转移无疑是疾病晚期的征象,但也不是不能治疗了,根据具体情况可考虑相应的全身抗肿瘤治疗、止痛治疗等综合措施。骨转移常导致病理性骨折、脊髓压迫、疼痛、运动功能障碍等一系列并发症。现代医学治疗肿瘤骨转移的手段包括化疗、放疗、手术、放射性核素、二磷酸盐类药物及止痛药等,但单一治疗方式的效果不理想,因此应进行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在骨转移中医治疗中,首先考虑的是如何让患者过有质量的生活。要控制住症状,让病人舒适生活,要做到这一点,首先是要为病人止痛,同时,要用中药来干预骨骼被破坏的过程。骨转移多见于晚期癌症病人,其病机以虚为主,所以治疗骨转移应着重补虚,增强人体免疫力,杀灭癌细胞,从而达到祛除癌毒的目的。同时,中医药在提高生存质量,恢复骨质损坏、缓解消除疼痛、延长生存期等方面也有独到的作用。
大多数患者在骨转移后,都比较消极,悲观地在折磨中等待最后时刻的到来。不管是什么肿瘤,一旦发生了骨转移,都要以积极的态度接受正规治疗,定期检查,及时评估病情,采取有效以及最合适患者的治疗方式。骨转移的发生并非病情无法控制,通过有效的治疗,降低骨恶性事件的发生,相信会让肿瘤晚期患者获得一个较好的预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