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疼痛与普通疼痛有什么区别?老中医从医案里总结出这些经验

​癌症是一种严重的疾病,也是一种让人闻之色变的疾病。不仅仅是由于癌症的致死率高,还有癌症所引发的疼痛也是十分折磨人的。有不少患者身上出现疼痛,但不知道是不是属于癌痛,那么,癌痛是怎么样一种感觉呢?

癌症疼痛与普通疼痛有什么区别?老中医从医案里总结出这些经验

从早期癌痛看,此时的疼痛多不是十分剧烈,采取常规的止疼药物如布洛芬即可缓解疼痛,患者也较为容易忽视这类癌痛信号。

癌症进入中期后,人体会因癌细胞的侵袭发生实质上的组织损伤而导致疼痛(伤害感受性疼痛)以及神经系统受损所导致的异常痛觉传递(神经病理性疼痛)。这两种疼痛在癌症中期患者身上最为常见,例如癌细胞直接浸润或压迫神经根、神经干、神经丛或神经,会导致出现刺痛、麻木痛、烧灼痛等。另外,癌细胞侵犯患者脑组织和脊髓会造成放射痛、偏头痛等,还会伴随有脑功能损伤,如:偏瘫、失语、视觉味觉嗅觉丧失等。

癌症进入晚期,肿瘤可扩散至骨骼导致骨质破坏,大量破骨细胞增殖会损伤并刺激骨膜和骨骼周围组织,从而出现痛感。这类疼痛的特点是持续性加重,后期骨质破坏严重时,还会出现病理性骨折,病理性骨折以腰椎最常出现。

癌症患者晚期会出现局部肌肉功能异常、代谢物质堆积、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等病理性改变,这些不良因素可引起的肌肉痉挛,轻症时服药后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严重时类似于腿抽筋或肠痉挛,疼痛多为持续性剧痛,普通止疼药物多效果不佳。

癌症疼痛与普通疼痛有什么区别?老中医从医案里总结出这些经验

癌痛在初期多为慢性、隐匿的钝痛,随着病情的进展,慢性钝痛逐渐转变为锐痛、刀割样痛,可沿神经支配区放散,通常是慢性疼痛。多数慢性癌痛表现为至少有两种原因导致的疼痛,即同一个癌痛患者所表现出的疼痛可以是多性质、多部位和多原因的。癌症患者在出现癌痛的同时,可以伴有焦虑、厌食、失眠和神经衰弱等精神心理方面的症状。癌痛会影响患者的情绪,对患者的日常活动、饮食、睡眠也会造成影响。长期吃不好、睡不着会导致身体抵抗力下降,肿瘤细胞一般在人体抵抗力较差时发展最迅速,以致不利于癌症治疗。因此,当患者感到癌痛时,应及时告诉身边的人以获得支持和帮助,接受规范癌痛治疗以改善生活质量。

癌痛和普通的疼痛有什么不一样呢?其实,每个人多多少少都会有疼痛的经历,这种疼痛是属于生理上的疼痛为主。比如说胳膊被针扎一下,被烫到会感觉疼,其实这些都是人体的保护性反应,是人体为了防止外界环境的伤害的一个保护性的反应。而癌症疼痛本身就是一个疾病。为什么这么说?主要是由于癌症疼痛的本身又可以使神经系统发生损害。癌症疼痛不仅仅使病人难受,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由于疼痛不断向神经系统传入,持续对神经系统的刺激会引起神经系统本身发生损害。

癌症疼痛与普通疼痛有什么区别?老中医从医案里总结出这些经验

癌性疼痛属于中医的“痛证”范畴,中医学把疼痛的病因病机总结为“不通则痛”和“不荣则痛”。多由“内因”包括正气亏虚、七情内伤和“外感”包括六淫邪毒、饮食不节等共同参与下使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失和,痰浊内生形成癌毒。癌毒和痰凝、瘀血互结,形成癌肿,导致经络瘀阻,发生疼痛,出现“不通则痛”;癌毒日久邪伤正气,导致脏腑功能失调,气血阴阳不足,无法荣养脏腑经络,出现“不荣则痛”。

“整体不荣,局部不通”为癌性疼痛的主要病机。癌痛的病机复杂,不能以片面的“实证”和“虚证”相论述,晚期癌痛以本虚标实居多,虚实夹杂,多出现气虚、阴虚、痰凝、气滞、血瘀等症状的夹杂,需谨守病机,慎辨证型。

临床一般根据病人的病情辨证分型,实则以祛邪为主,而兼以扶正;虚则以扶正为主,固护正气元气,从而达到鼓邪外出的效果。但临床病人的病情较为复杂,多以虚实夹杂为主,且都病程久远而多有瘀证。所以在治疗时基本都要佐以通经活络,活血化瘀之品。

相关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