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患者腹泻,这一看似再寻常不过的症状,其实暗藏风险
腹泻,也就是“拉肚子”,相信大家或多或少都有体验过。平常人拉肚子大多因为饮食习惯不好所致,但肿瘤患者腹泻的原因却相对复杂,涉及基础病、癌症原发病灶和转移灶等因素。复杂的病因导致复杂的治疗,总有人说,腹泻是癌症治疗中最难应对的问题之一。那么,癌症患者腹泻是如何引起的呢?

首先是癌病灶本身因素。肠道分泌主要依靠于肠粘膜隐窝细胞,依靠肠绒毛腔上皮细胞作用来吸收营养物质,癌症会使得分泌量超出吸收能力,从而引起腹泻。另外,当某种癌症发展到一定程度时,可引起贫血、肠腔梗阻或恶液质,对肠黏膜带来不同程度损害,影响消化和吸收功能,最终引起不规则的腹泻。
手术是很多癌症常见的治疗方式,并非所有的手术都会引起腹泻。一般情况下,当手术范围涉及肠道切除时,被切了一部分的肠道对水的重吸收能力就没有那么好了,导致肠腔内液体过多,不成形的粪便排出体外,就发生腹泻了。
放疗导致的腹泻常发生于针对骨盆或直肠区域进行发射的患者,因为放疗的射线导致肠腔萎缩,食物在还没完全被吸收前通过肠道,重吸收减弱,进而引起腹泻。同时可能会伴有胃痉挛或腹胀。放疗所致的腹泻常会持续到治疗结束后数周内,之后逐渐好转。

所周知,癌症是一种消耗性疾病,如果护理的进度追赶不上治疗的进度,那么患者的抵抗力和免疫力都会降低,若再加上化疗所致的骨髓抑制现象(如白细胞、血小板减少等),机体的免疫系统便会不堪一击,防御屏障功能大大受损,因此在肠道中容易有大量致病菌的堆积,从而引发感染性腹泻。而当出现感染性腹泻时,医生通常会应用抗生素来治疗,但抗生素的毒性作用可能直接引起肠粘膜损害,导致吸收障碍,长时间使用的话,就会出现菌群失调,再次引起腹泻。
多数家属都希望自己在亲人患癌时能尽最大的努力照顾好他们,于是时常会想各种方法来为患者们补充营养,可能以煲汤的形式,也可能是换着花样地烹饪各种美食。但要知道,治疗中的患者们通常是虚弱的,他们的身体大多无法吸收这些营养,甚至会因为摄取过量或膳食习惯的过度改动,而导致消化不良引起腹泻。

严重或不可控制的腹泻主要危害有脱水、电解质紊乱和肾功能不全而使病情恶化,是引起癌症患者恶液质主要原因之一。中医学认为,癌性腹泻主要与邪毒内蕴、脾胃虚弱、脾肾阳虚、湿毒内攻等因素有关。癌性腹泻病因病机不同,其临床症状各异。根据发病机理及中医辨病辨症特点,积极采用中医中药辨证治疗,可有效阻止腹泻,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防止肿瘤患者出现恶液质。
癌症之所以会降低病人的生活质量,就是因为随着病情的发展以及各种治疗手段,所引发的各种并发症,腹泻就是其中之一。这些并发症往往会给患者带来难以忍受的痛苦,进而摧残病人的意志,对癌症的治疗极为不利。中医是从患者全身的特点加以考虑的一种治疗方式,而不只是局限在癌症病灶本身。中医治病讲究整体治疗,虽然癌症发生在局部,但是与整体有不可分割的联系,整体状态如何,对局部病变影响极大,调整好全身状态,对治疗局部病变极为重要。中医药在解决肿瘤患者出现的各种并发症的同时,也能对全身进行治疗,两者共同进行,帮助癌症患者一步步走向康复。